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历史故事?

09-10 资讯 投稿:犹子萱
一、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历史故事?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是和皇权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同时为了杜绝太武帝灭佛事件的再次发生。

云冈石窟的第16-20窟统称为“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开凿最早的窟龛,皇权与佛教文化具体结合主要体现在第16-20窟每一位佛像都象征了北魏时期的一位皇帝,礼佛与参拜皇权很好结合在了一起,同时希望二者都可以永世不朽。

其中的第20窟,又被称为“露天大佛”,象征着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威严而又肃穆。正因是露天雕像,故虽是坐姿,却分外高大。大佛全身比例适称,造型手法简练概括,宽阔的身躯给人以稳健之感,所具有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精神风貌,为这一时期佛像雕刻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云冈石刻中的杰作,即在全国来说,也是佛像艺术中的精品。

二、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导游词?

云冈石窟最著名的露天大佛:第20窟释迦坐像,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

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在云岗石窟中部西隅,编号第二十窟,造像露天,主像是释迦坐像,高13.7米,胸部以上石质坚硬,保存完好,两肩宽厚,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背光的火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雄浑大气,是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云冈晚期石窟的造像已基本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 秀骨清像 式的中原风格,佛、菩萨的表情神态,比以前更生动活泼,富有人间生活气息,飞天的形象更加潇洒飘逸,这一切正是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的结果。

推测: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

大佛全身比例适称,造型手法简练概括,他宽阔的身躯给人以稳健之感,他所据有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精神风貌,为这一时期佛像雕刻的杰出代表。他微微前倾的身躯和棱角分明的嘴角,仿佛在向众生宣讲着佛教的真话,他那细细的弯眉和微启的双目,使人感到慈祥为怀的气度,他不仅是云冈石刻中的杰作,即在全国来说,也是佛像艺术中的精品。

第20窟的飞天

第20窟露天大佛背光外缘西壁的残飞天是云冈石窟最有代表性的飞天。这身飞天,可以称之为“菩萨形飞天”。你看这身飞天头戴花冠,颈佩珠环,通体长裙,手捧鲜花。她身段微屈,状己凌空,但姿态却是那样端庄沉稳,一副虔敬的面相有别于一般的飞天。

三、云冈石窟主窟?

云冈石窟中期石窟造像都是主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

这一时期(471-494年),是北魏迁洛以前的孝文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云冈石窟是集中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以其国力为保证,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

到孝文帝迁都前,皇家经营的所有大窟大像均已完成,历时40余年。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佛像面相丰圆适中,特别是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

中期石窟也是积极于改革创新的时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过程。这多种因素的综合,也就产生了所谓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主要特点是汉化趋势发展迅速,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起步并完成,这个时期即云冈中期石窟,它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四、云冈石窟音乐窟推荐?

第12窟是云冈石窟中著名的音乐窟,也叫佛籁洞,后室布局庄严肃穆而又隆重,前室则充满音乐活力。

前室雕刻的伎乐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该佛在敦煌壁画中是天宫奏乐的乐伎,在龙门石窟中是飞天造像之一,而在云冈石窟,就比较厉害了。前室北壁最上层天宫伎乐十四身,分别演奏吹指、齐鼓、排箫、琵琶、横笛、琴、五弦、筚篥、箜篌、腰鼓、义嘴笛、法螺等乐器。

云冈第12窟中,以其恢宏壮丽的伎乐雕刻、华美浪漫的艺术氛围著称于世,中外闻名。

五、云冈石窟哪个窟好?

山西的云冈石窟最值得看的是:第3窟,云冈最大的石窟,其中第5和6窟为双窟,窟内壁画精美绝伦,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的石窟。

第16-20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第20窟为露天造像,据传早年窟顶坍塌但是佛像丝毫未毁。景区内还有石窟博物馆,展出石窟残件

六、云冈石窟三世佛详细资料

云冈石窟的那尊露天大佛,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民间俗称云冈大佛,)高达17米。大耳垂肩,是云冈的标志佛像形态端庄,是汉族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云冈大佛意义在于发展出佛教世俗化中国化,即常说的我佛如来,(皇帝即佛)。

这些佛像在汉族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七、云冈石窟的第九窟和第13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八、云冈石窟17窟为啥下陷?

地面下陷是刻意为之,意为尚未成佛,果位低佛一等。

石像为被文成帝追尊为景穆皇帝的拓跋晃。作为文成帝的父亲,昙曜高僧的好友,被立像纪念在情理之中。且文成帝有洗白父亲之念,故而下陷一米塑成未来世天冠弥勒。地面下陷是刻意为之,意为尚未成佛,果位低佛一等。左右一坐一立胁侍并无特殊意义,为后世补雕凿而成。

九、云冈石窟第一窟特点?

既有凉州造像的基本特征,又创造出新的风格,这是平城地区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

就大像窟来说,是仿印度草庐式的,但就大像本身来说应受龟兹大像窟的影响,大像背后凿有通道,右绕礼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鼻高、眉眼细长,主像释迦牟尼蓄八字胡须,这是印度造像的特点。双肩齐挺,身体粗壮,所穿服装有两种,一种是袒右肩式,一种是通肩式。比较有特点是袒右肩式的服装,内衬曾抵支,外披架匙。内衣一般画方格纹,袋装边缘雕连珠纹和折带纹。折带是它的明显特征。菩萨像,一般是圆脸,短身,头戴宝冠,宝绍内收,裸上身,胸佩项圈、短缨珞、蛇形饰。下著羊肠大裙,戴臂钏、手镯。这种菩萨装是当时印度贵族的装饰。

雕刻技法方面,衣纹雕刻比较浅,在凸起的衣纹上刻阴线。雕刻比较细腻、匀称、轻薄、贴体,这是一种造像风格。因为从云冈昙耀五窟造像开始是各种风格的交融。另一种风格,如20窟的大佛,衣着厚重,衣纹凸起,身躯魁伟的风格反映犍陀罗和中亚牧区的袜菟罗造像特征和服饰特点。有些造像,如18窟主佛,衣纹轻薄贴体,密集,这种风格和雕法反映了印度恒河流域笈多地区造像的某些特点。昙耀五窟时期的造像风格,一方面吸收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秣菟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融进了汉以来汉民族雕刻的成份,而形成了中国石窟雕刻史上独特的云冈早期风格。

北魏皇帝自太武帝以来,与佛教发达的西域地区交往频繁,西域有许多小国都与北魏有着密切的联系。云冈的大像造型与甘肃、河西的大像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云冈独有的特点是雄健、挺拔、浑厚、朴实,这种风格不见于其它地区,它反映了鲜卑游牧民族的某些特点。

十、云冈石窟每个窟怎么数?

云冈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共有 45 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自己的编号,便于游客进行参观和游览。

具体的编号方法如下:

1. 洞窟编号由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字母代表不同的洞窟区,数字代表洞窟在该区内的顺序。例如,A01表示A区的第一个洞窟。

2.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其中东区洞窟编号为A,中区洞窟编号为B,西区洞窟编号为C。

3. 每个区内的洞窟编号都是从1开始的,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例如,A01、A02、A03……以此类推。

因此,如果您要数云冈石窟的每一个洞窟,可以按照以上编号方法进行数数,大致可以了解各个洞窟的位置和顺序。在参观时,建议您还是使用地图和向导,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每一个洞窟的具体内容和历史背景。

声明:生活头条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gdcy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