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车哪些城市已经开始实施?

08-15 资讯 投稿:潜荏苒
一、无人驾驶车哪些城市已经开始实施?

目前,已有北京、重庆、武汉、长沙、深圳等多个城市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上路试运营,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二、宇通宣布无人驾驶大客车在开放路测试成功

 专家学者们认为,目前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仍处于研发测试阶段,真正投入使用,除了技术上仍需进一步完善,还需法律法规的许可。目前,美国已有四个州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行驶。

    宇通公司无人驾驶客车的研发起步于2012年,是与我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率领的研发团队合作,在其研究基础上进行的产业化研发。

    宇通公司多年保持国内客车产量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并出口俄罗斯、沙特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宇通客车销售突破6万辆,销售收入257亿元,成为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客车品牌。

三、探秘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是怎样炼成的

1 雷达 radar

高端汽车已经装载了雷达,它可以用来跟踪附近的物体。例如,梅赛德斯的自动巡航控制系统便是一种事故预防系统,它的后保险杠上有一个装置,当它在汽车的盲点内检测到物体时便会发出警报。

2 车道保持系统 lane-keeping

在挡风玻璃上装载的摄像头可以通过分析路面和边界线的差别来识别车道标记。如果汽车不小心离开了车道,方向盘会轻微震动来提醒驾驶者。

3 激光测距系统 lidar

谷歌采用了velodyne公司的车顶激光测距系统。

4 红外摄像头 infrared camera

梅赛德斯的夜视辅助功能使用了两个前灯来发送不可见且不可反射的红外光线到前方的路面。而挡风玻璃上装载的摄像头则用来检测红外标记,并且在仪表盘的显示器上呈现被照亮的图像(其中危险因素会被突出)。

5 立体视觉 stereo vision

梅赛德斯的原型系统在挡风玻璃上装载了两个摄像头以实时生成前方路面的三维图像,检测诸如行人之类的潜在危险,并且预测他们的行动。

6 gps/惯性导航系统

一个自动驾驶员需要知道他正在去哪儿。谷歌使用applanix公司的定位系统,以及他们自己的制图和gps 技术。

7 车轮角度编码器 wheel encoder

轮载传感器可以在谷歌汽车穿梭于车流中时测量它的速度。

四、特斯拉发生车祸致死,无人驾驶还能被信任吗

本周四,特斯拉披露了一起致死事故。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高速公路上,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撞上并钻入了一辆18轮大拖车的车底。车主是一名40岁的男子,当场死亡。

当前,无人驾驶的科技研发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如火如荼地开展。无人车倍受商业推崇,被预测将成为继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后的第三个全球商业价值潜力巨大的电子消费品。

无人驾驶最为人称道的优势之一,就是将极大地降低甚至消除交通事故率。各种精密仪器持续监测,高精度三维地图持续辅助,人工智能完美处理运作,自动驾驶被认为将比人类驾驶员更靠谱,因为后者会出现操作失误和人为错误,比如走神、酒驾、疲惫等问题。

然而随着特斯拉这一辆Model S在高速飞驰时,直接从卡车一侧钻入其车底,车主当场失去生命。全球第一个涉及无人驾驶技术的致死车祸场面如此惨烈。公众原本对于无人驾驶科技就存在隐忧,现在担心开始浮出水面。我们不禁发问,无人驾驶真的安全吗?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实现究竟还有多远?

“由于那天光线强烈,自动驾驶仪和驾驶员均未注意到那辆拖车的白色棉,因此没有启动刹车”,特斯拉表示为本次事故承担责任。

但特斯拉坚持认为无人驾驶汽车还是比人类驾驶员安全。特斯拉无人系统在驾驶了累计2亿900万千米后,出现了一起致死事故。而对于人类驾驶员而言,平均驾驶9千万公里就会出现一例死亡事故。

但是以安全为目标的无人驾驶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时,直接从侧面穿进大卡车的底部,挡风玻璃全部破碎,驾驶员当场死亡。以安全为目标的无人驾驶技术,发生如此惨烈的事故,还是让拥护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人们十分尴尬并产生了些许犹疑。特斯拉官网上有这样一句话:“Model S配备自动驾驶功能,让你的公路之旅安全而又轻松。”

汽车厂商们此前其实已经表示,无人驾驶非一日而就,因而更倾向于不断在普通人驾车上,不断增加与升级智能辅助的软件和设备,不断提升智能程度,并最终实现完全无人驾驶。他们希望计算机进行日常性驾驶,同时人们在更具挑战的路况时接过驾驶任务。

然而本次发生于佛罗里达的事故却表明这种方式或许失败了。发生事故的特斯拉Model S其实有一个传感器,能够不断感应驾驶员的手有没有脱离方向盘,并且在监测到问题的时候发出警报并减速。所以,按照厂商们的设计,本次事故离世的布朗先生,本应该采取减速或者避让的手动措施。然而特斯拉承认,车主与自动驾驶系统都未能阻止事故的发生。

其实此前,就有人表达了担忧,在智能辅助这种驾驶方式下,安全性可能不升反降。驾驶员们因为厂商宣传的各种安全性能提升,他们的警惕性下降,对于驾驶变得松懈。甚至操作更加大胆,因为知道有更多安全保障而不断提升车速,反而将增加事故率。

正如无数事实证明,技术的提升如果做不到100%的安全保障,反而会带来更高的事故率。早期的制动防抱死系统,设计初衷是因为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如果一次制动,轮胎则不再旋转,容易造成汽车失去控制,发生车祸。这样一款为了提高安全性能而设计的技术,却在早期极大增加了事故率。因为驾驶员知道自己有了更好的安全保障,操作反而更为激进大胆了。

汽车厂商们一致认为,由智能系统完全掌控,驾驶员什么都不用管的时代,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当前的发展阶段是不断给驾驶员装配各种智能辅助系统,一步一步地慢慢来。

那么他们必须思考,不断提供更好的技术帮助时,如何能够防止驾驶员开始变得过于松懈,或者变得过于自信与激进。

热衷于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汽车厂商们,不能把精力仅放在全球技术竞赛,同时需要更加的审慎与严谨地考虑,如何在安全性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保证驾驶员的操作规范,直到无人驾驶技术彻底实现,再也不需要驾驶员集中精力。当前的人为和智能双结合驾驶模式下,如何帮助无人车拒绝来自主人的不安全指令,或何时拒绝不合时宜的高速模式,当实时数据与驾驶员指令存在矛盾时,计算机又该如何处理。

因此当前的智能辅助阶段,因为操作指令需要兼顾驾驶员和自动系统两者,所以比日后的完全自动驾驶阶段更为复杂。

最后还有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无人驾驶技术存在的立法需求,可能比技术问题更为复杂。当道路上既有驾驶员驾驶的车辆,又有智能系统对人提供辅助的车辆,未来还有完全无人驾驶车辆。当三者发生车祸时,事故责任应该如何界定。如果是智能系统对人提供辅助的车辆一方负主要责任,那事故责任应该由车主承担还是由发出指令的智能系统承担?

在涉及无人车的交通事故中,出行者可能对其车辆本身提起诉讼。本田公司在美国就曾因其高端品牌讴歌的防撞系统被起诉。福特公司首席研究员Pim van der Jagt表示,为了处理无人车问题,我们确需新法律,并且汽车也如同飞机一样需要黑匣子,来记录究竟事故缘由为何。【启东律师】

声明:生活头条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gdcy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