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后,在家带孩子的脾气越来越暴躁,该怎么办?

09-29 手机 投稿:堵智美

二胎出生后,在家带孩子的家长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例如体力和精神上的疲惫、与孩子的互动、自我怀疑和焦虑等。为了减轻压力,家长们可以尝试无条件接受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先想象一下孩子的感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反应,表达同理心,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声音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育儿生活中的挑战,保持冷静和理智,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都知道凶孩子不太好,但当妈妈的有时候忍不住发脾气,真的值得理解。

育儿从来就不是轻松的工作。

尿布要换、吵闹要哄、衣服要洗、食物要准备、玩耍时要注意安全……

身体上的劳累就算了,关键是,爸爸妈妈还可能时不时就会担心或者自我怀疑:

“我做得对不对?我带娃带得好不好?”

其实,再好的爸妈也会出错,“失策”本来就是养育孩子的一部分。

错了就错了,接受这一点,再想办法改进就好。

努力养育孩子的爸爸妈妈应该被理解、被支持,而不是应该被责备和挑剔。

来分享一些支持父母,减轻父母压力的小策略。

一、无条件地接受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

当爸爸妈妈自己感到筋疲力尽的时候;

当爸爸妈妈严厉地批评自己的孩子的时候;

当爸爸妈妈非常自责的时候;

不管是穿衣还是吃饭都免不了跟孩子之间发生一场战争的时候……

我们不妨想想:

其实我也知道大喊大叫发脾气没什么好处,但我为什么还会这样做呢?

因为我很生气!很沮丧!很难过!很愤怒!

接受所有的感情,哪怕是很消极的感情,这非常重要。

了解自己或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就能更耐心地回应自己或是孩子,不至于太过于沮丧和自责了。

如果爸爸妈妈还能够更详细地了解孩子每个月龄的发展特点,那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一些“看上去不太好”的感受和行为,对于别人的“质疑”和“人云亦云”,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容易惶恐。

这样一来,可能原本觉得是个大问题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问题了。

二、 先想象一下孩子的感受,再做出回应会更有效

孩子不想睡觉、不好好吃饭、发脾气大哭的时候,我们先别急着想法“搞定”孩子,而是先停下来想象一下:

“作为一个孩子,现在应该是什么感受”?

那我们接下来的处理方式,自然而然就充满了爱和同理心。

三、管理自己的感受和反应

要当一个带孩子的爸爸妈妈,就难免有沮丧或生气的时候。

失望、生气、难过这简直太正常了。

一旦意识到“自己现在情绪很不好”,就尽量先不要在“冲动”和“压力”下,对孩子做任何回应。先关照好自己的心情。

可是,怎么能在“无理取闹”的孩子面前还保持冷静呢?

第一步就是——啥也不做。

深呼吸、暂停一会儿,让大脑清醒一下。

具体做法:

1.开始慢慢呼吸。一次呼吸周期应持续约6秒钟。

2.通过鼻子呼吸,通过口腔呼吸,让您的呼吸轻松地流入和流出您的身体。

3.放下你的想法吧。放下今天晚些时候你要做的事情或者需要你注意的待定项目。只需让自己的思绪上升和下降,并与你的呼吸融为一体。

4.有目的地注意你的呼吸。

做完后,关注一下自己的身心情绪

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只是哭闹、耍赖,那家长暂时地“什么都不做”,平静后再回应,说不定比急着“搞定孩子”结果更好。

如果爸爸妈妈在孩子大吵大闹的时候都能保持冷静,孩子也会更有安全感,他会觉得:

任何情况下,我都能够相信、依赖爸爸妈妈。

孩子有安全感,也会更快地平静下来。

四、对孩子表达自己的同理心

当孩子感到非常沮丧和难过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觉得“这根本不是啥大事儿啊”!

可我们眼中的小事儿,还真是孩子们眼中的大事儿。

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我们对孩子自然更有同理心。

比如:孩子一秒也不想在安全座椅里坐着了,可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再坚持几分钟,马上就要到家了。

这个瞬间,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应该被理解。

因为每个人都不好受,每个人都在挣扎,每个人都在坚持,有这样的感受都很正常。

我们不应该批评、指责自己,相反,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甚至同情自己、安慰自己。

五、全神贯注地听听孩子的声音

我们大人专注力、目标性都比孩子强,这在大多数情况下当然是优势。

但也因为这样,我们很容易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而忘记关注孩子当下真正的需求。

比如,太想早点出门,太想赶紧把饭吃完,太想让孩子赶紧“止哭”,而没有关注到孩子此时真正的需求可能是:

我不想让妈妈离开;

我需要妈妈的拥抱;

我希望妈妈知道我很难过……

充分注意和倾听,有助于了解孩子的需求,做出正确的回应,比盲目地“讲道理”、“谈条件”、“哄孩子”更事半功倍。

当爸爸妈妈在为孩子的行为烦心的时候,帮助孩子也等于在帮助我们自己。

声明:生活头条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gdcy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