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09-10 资讯 投稿:蔺瑜蓓
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25 14:35:35来源:寅丰粮食-专注于养殖和种植的农业信息网站标签: 内容提要: 一、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按其历史发展的进程将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 一、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按其历史发展的进程将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

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第二个时期,19世纪40至50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中国最初的反应主要是从族类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待西方的入侵,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见容于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圭臬,因此常常出现以主权换定制的可悲局面。

《望厦条约》签订过程中,美国特使顾盛正是以进京为要挟(这违反所谓朝贡体制),换取了清廷对包括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在内的大量利权的让步。另一个典型事例是《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斤斤计较认为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因为公使驻京是对清朝体制的挑战。

与此同时,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朝产生了危机意识。在受到鸦片战争刺激后,一批爱国开明之士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可惜的是,《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书在中国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第三个时期,19世纪60至80年代,筹办洋务以自强,以夷制夷维持和局。此时期清朝在西方武力威胁下先后实行被动开放和主动引进。对外意识的主流也从华夷意识转变为以西方为学习与交涉对象的洋务意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打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彻底打破了清朝统治者的天朝迷梦,承认遇到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因此必须重新认识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称为“洋人”,“夷务”均叫“洋务”。这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也意味着对外政策的变化。《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驻京,标志着西方列强开始干涉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管理一切对外事务。中国洋务派开始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大办洋务。

19世纪中期以来,清政府主要依靠传统的驭夷之术处理中外关系,主要外交策略是以夷制夷和均势外交,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牵制。但是以夷制夷和均势外交必须以利益为诱饵,是以丧失国家利益为代价的,只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者而已,结果只能是一次次的丧权辱国。

第四个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一次图强变法的失败和逐渐丧失抗拒外强的信心。中国人民反抗外强的方式发生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大清帝国竟败在“东夷小国”日本手下,被迫签订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这既使中国人感到奇耻大辱,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同时它还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进化论的传入使中国人的危机意识愈加强烈。康有为发起保国会,以恢复主权为目标。他研究了各国变法的历史经验教训,最后选择了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彼得大帝改革的道路,指出“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他还断言:“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殊不知中日国情不同,戊戌变法由于守旧势力远远超过维新势力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告失败,中国失去了19世纪最后一次主动变革、选择独立自主发展方向的机会。

二、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正确。

清朝闭关锁国,一方面是因为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而外国都是“蛮夷小邦”,自己不需要与外国通商,更不必吸纳外来文化和技术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沿海百姓与外敌相通,起到防御自保的作用,这在清前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没能挡住列强的火炮。

而根本原因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动力,生产力的落后和生产方式的封闭导致了思想和政治的固步自封

三、宋代土地政策实行原因?

一、土地私有制大发展

宋朝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国家不再执行强化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措施,不再运用政权力量进行土地再分配,不再调整土地占有关系;国家不再干预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对土地自由买卖和兼并持自由放任的态度。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土地买卖盛行。例如宋高宗时,四川立限令典卖田宅者纳税印契,一次就征收到契税四百万贯,而此时四川地价每亩仅为四贯,官府卖田定价为八贯到十贯。如果税率按10%计算,土地价格取较高者每亩十贯,那么四川此次纳税印契的田地则有四百万亩,可见土地买卖的盛行。二是土地兼并大发展。北宋前期,地主侵占土地的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到北宋中期,更是达到了“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伪冒,习已成俗”的地步。三是私田数量大大超过官田。如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全国垦田四百四十五万余顷,而当时共有各种官田四十四万七千余顷,仅占十分之一,到王安石变法,因推行出卖官田政策,官田所占比例降到七十五分之一。

二、官田的私田化

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控形式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由于国家利益即税收的实现以财产为基本依据,宋代的官田也逐渐向私田方向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将官田转变为私田,或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售田变为私田,或是通过赏赐官僚地产而变为私田。一是国家采用与地主相同的地租剥削方式来经营官田,如宋高宗曾说:“朝廷拓地,譬如私家买田,倘无所获,徒费钱本,得之何益?”又如太宗年间大臣陈鼎上言曰:“田之未垦者,募民垦之,岁登所取,其数如民间主客之例。”这里无论观念还是剥削方式与数额,都与民间地主无异。

三、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

由于土地买卖盛行,“人户交易田土,投买契书,及争讼界至,无日无之”,从而带来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使地主阶级具体成员经济地位经常变动,这成为宋代社会的突出现象。“千年田换八百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富者贫,贫者富”等等这些言论,突出表现了宋代土地关系的这一特点。

鉴于土地所有权转移的频繁,宋代对土地买卖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手续,即买卖土地的双方要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种土地买卖的规范化管理,就是国家对土地买卖合法性的承认和保护。

四、土地所有权的日益集中与土地经营的日趋分散

土地自由买卖下的土地兼并,使土地所有权呈现强烈集中趋势,但由于土地所有权的频繁转移,就使兼并所得土地越来越细小和分散,如宋理宗时,吏人张洪在平江府有田一百五十六亩,分散为三十八段,佃户共二十五家;淳三年,常州无锡县学添置“养士田”近一百段,客户五十余家,但每段土地多者七八亩,少者仅一角、二角几十步。

宋朝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宋朝经济的繁荣。据资料显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而1870年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3191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四、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内政腐败不堪是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于受皇权独尊和皇位世袭制的影响,历代王朝的兴衰更迭与皇帝本身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乾隆帝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凭借着祖上留下的一片基业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然其在位后期由于好大喜功、宠幸奸佞致使朝中风气败坏,贪污流弊之情日甚一日。更兼大兴土木,四处征战而战不得法耗费国力,为清政府的衰落与灭亡埋下了伏笔。其后嘉庆帝继位虽然惩治了和这等巨贪,但终究未能遏制贪污舞弊之风。且社会危机不断民族矛盾加深,嘉庆帝算是个守成之主然面对此等困局,其时手下又没有太得力的臣属,便也只得一筹莫展。清朝也便无可奈何地日益衰落了。清末,慈禧太后挪用国家正当的军费供自己吃喝玩乐,奢侈无度;又率领宫廷内的妃嫔及阉人买卖官职,于是上行下效。凡是供职于政府的机关人员无不以贪污受贿为能事。并且以贿赂图谋个人升迁和其位置保持。

军事上内外交困是清政府失败的基本原因。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与列强交战败多胜少。其后又有了同太平天国和捻军的作战,前期几乎是屡战屡败。虽然后来因太平天国的内斗和捻军的分裂再加上英法等国相助,曾国藩和张之洞左宗棠等人陆续平定了这几方的割据势力,可清政府在军事上的接连受挫也使得其军力大损。

民族思想封闭是主要原因。

清朝是女真族即满族建立的,满族是一个非常封闭的民族。相比之下明朝就不同了,明朝军事方面先进并且善用火器,满族在明朝后期与其作战的时候在此方面就处于劣势。

可是在清朝建立之后,由于他们自身文明比汉人低,并且不相信汉人,于是做出放弃所有火器这一错误且导致自己落后的决定。

在思想文化上,清朝首先大兴文字狱,修四库全书,毁掉无数珍贵的书籍,其令人发指程度与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有何不同?与此同时,也推行了很多奴化政策,在思想上对中国进行封闭。然后对反抗者或不配合的实行武力屠杀,杀害了几千万人民。这些都为以后的闭关锁国政策奠定了基础。在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实施期间,中华民族在各个方面都倒退,然而西方各国却在历史洪流中不断进步。

五、日本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时间?

16391853

第五次《锁国令》于1639年7月发布,共3条,主要是禁止葡萄牙船只来日本,只准许中国和荷兰的商船至长崎贸易.至此,日本的锁国体制最后完成.日本维持锁国政策达200多年之久,一直到1853年在美国炮舰政策的压力下才重新开放.日本在“锁国”期间同中国、荷兰和朝鲜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中朝是东方国家,又是近邻,日本从贸易往来中获得丝绸、毛织品、书籍、高级消费品和武器。

六、如何评价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海禁是个传统政策:

明朝的海禁政策是学习的元朝,而元朝则是学习的宋朝,宋朝以前没有海禁政策。

宋朝为啥海禁,因为朝廷想要垄断海贸的利润,就像它垄断了酿酒业、盐业等生意那样;元朝相对松不少,但那是因为它的统治能力太差了,管不过来;明朝一方面是继承了前朝的制度,另一方面明初的倭寇问题确实挺严重(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时代,不少倭寇趁着中原战乱过来抢劫)。

我们说明朝的海禁坏,是因为明朝的时候私营工商业已经超过了官营,继续海禁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为啥宋朝以前没海禁,因为那年头只有朝廷有能力进行海贸;明朝以前民间海贸也远远比不了朝廷)

2.海禁不等同于闭关锁国:

海禁说白了就是海贸这玩意儿好赚钱呐,劳资要独吞!

你看明朝前期一直维持这一只强大的海军,还派郑和去下西洋(明朝是朝贡贸易,郑和是去撒钱建立朝贡关系的)。

清朝的海禁已经不只是海禁了,而是闭关锁国。

首先,清朝的海军和明朝根本没得比(晚清除外),它作为一个游牧部族建立的朝廷,本能地反感水师、海军;其次,清朝对外贸易相当不积极,甚至只允许在广州这一个口岸进行海贸;

而且,明朝的海禁政策是逐渐松弛的(除了嘉靖时期,那年头正是日本战国打的最凶的时候,倭寇比较严重),清朝则是越来越严(鸦片战争后除外,那也是被外国强行打开了国门)。

3.除了赚钱和海防:

明朝海禁除了垄断海贸和防倭寇这两个目的,还有其它目的。

首先,明朝刚建国的时候人口很少(才6000万,要知道西汉的时候中国就6000万人口了),而元朝对南人的歧视使得东南沿海出现了移民东南亚的风气,明初海禁也是为了限制人口外流;

其次,明朝以白银为主要货币,恰好欧洲人在美洲找到了很多金银矿(日本的银矿也很多),不限制白银流入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而且明初需要抑制工商业来恢复农业);

最后,中国自秦时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走到了头,元朝就已经出现了大商人威胁皇权的势头不要小看明清的君主们,他们虽然不懂什么叫资本主义,但却能看出新兴资产阶级会对皇权产生冲击的潜在威胁。

七、1979我国实行一胎政策的原因?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口现状和未来变动发展趋势。预测表明,如果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两个孩子,21世纪中叶全国人口也要突破15亿人,然后才能缓慢下降,到21世纪结束时,人口总数仍将在14亿人以上。

第二,政策和要求逐渐明确,距离普遍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只有一步之遥了。

第三,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有着一定的基础。

八、2020年我国财政政策实行的原因?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有力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二、财政运行经受疫情等因素冲击,预算执行总体良好

三、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四、管好用好政府债券资金,有力支持扩内需补短板

五、创新建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六、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任务取得决定性成果

九、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以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拓展资料

闭关锁国的影响:

正面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负面影响: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

十、面对清朝的闭关锁国这种政策,你有何感想?

1.一定程度上对外采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2.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4.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声明:生活头条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gdcy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