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发展趋势? 全球植物的发展趋势?

09-04 科技 投稿:贾清怡
一、全球新能源发展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过去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能源领域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高质量动力支持的新使命。新能源产业发展是靠政策推动发展起来的,未来还是要靠政策不断地推动发展。

而普渡公司开发的铝氢能源提供的大功率、可循环、可移动的清洁电源,将奠定一种生态化发展基础。铝氢能源代表的循环清洁能源,为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新能源行业的国际合作态势非常明显,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后,二三线国家对基础设施需求量加大,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新能源市场的蓝海中,传统能源企业也将纷纷进入。常规能源向新能源转变、电力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融合,即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二、全球植物的发展趋势?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需求,为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支撑,从文献计量角度对全球植物科学领域研究现状及态势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检索策略,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文献发表量、文献主要贡献国家、机构、期刊及发文量较高的作者H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8年植物科学领域的文章发表量整体上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学科呈现蓬勃发展的整体势头。美国和中国是文献主要贡献国家,文献量和总被引频次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但美国及欧洲国家的篇均被引数量高于中国。从全球来看,中国科研机构在发文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而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的文章篇均被引数量高,达到10以上。对20162018年的高被引文献(Top10)进行内容分析,并通过高频词共现主题聚类可视化分析。从论文影响力及主题词规模2个维度表征领域内研究方向。结果表明,“植物应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组学分析”、“植物生殖发育调控”是近年来植物科学的高关注度研究方向,主题内容与前期的需求调研相符,初步预测这些研究方向将对农业创新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全球能源发展趋势 论文?

全球化石燃料资源快速减少,开采成本持续增加,价格高涨,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污染环境严重,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各国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发洁净的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不久的将来谁掌握了新能源技术,谁就是未来强大的国家。

四、全球营销学科发展趋势?

1 营销网络化 互联网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为全世界几十亿人提供了统一的交互和认知的平台,任何有野心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都绝不可能放弃这样一个舞台。

特别是对于消费类产品企业,以及服务企业来说,假如你在这个时代还没有玩通互联网,那么你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比较困难的

五、2021年全球教育发展趋势?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冠肺炎疫情在扰乱社会运行节奏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模式与业态的深刻变革,催生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崭新机遇。”近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全球大学校长论坛上,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呼吁,全球高校要增进交流合作,促进未来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

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呼应后疫情时代国内外教育界的共同关切话题,围绕“面向共同未来的高等教育:迎接全球挑战”主题,17名境内外高校校长就“后疫情时代的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学在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发展中的责任”“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三个议题,深入探讨未来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数字化助高校国际合作进入新维度

“疫情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才能解决全球面临的问题,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将成为大学的重要任务。”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副校长马尔科姆白特勒提出,高校要增强国际合作以应对全球化挑战。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表示,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表明,高校在面对社会和环境挑战方面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身处同一个地球村,我们有着共同的需求。在当前严重危机中,大学需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疫情期间,全球高等教育适应性、应变性增强,在线教学等减弱了疫情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影响。多名高校校长认为,数字技术将会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与交流合作提供新机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布莱恩施密特指出,疫情阻挡了国际交流,而数字化技术正是突破疫情障碍的重要方式。他认为,高校要借助数字化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为知识创新、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同样,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校长奥列格亚斯特雷波夫也认为,数字化已经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他提出,未来大学应更重视网络教学,更倾向于实践性、针对性强的专业素质培养和技能传授,更加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

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罗钟铉表示,学校已经着手通过“线上合作授课,线上同窗共学”“短期交流先行,本研贯通培养”“孪生校园”“同步课堂”等模式,搭建双向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平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校长邓肯马斯克尔也指出,云端会议、云端研究等逐渐成为高校合作与交流常态。

高校跨文化对话助人类建立共识增进理解

解决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全球性挑战需要有良好的合作,而良好的合作就建立在多元文化交流所形成的共识基础上。中国澳门大学副校长许敬文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紧密,高校日益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美国耶鲁大学副校长伯里克利刘易斯表示:“大学在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耶鲁大学的学生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为培养学生人类共同体意识以及全球胜任力,近年来与全球多个大学和机构合作建设了全球卫生研究院、全球事务学院、自然碳捕获中心。

“高等教育通过跨文化对话,在不同的人类群体间建立了共识,推动了对彼此的相互理解。”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校长莎拉曼格尔斯多夫说,高校应重视构建包括国际关系、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和语言教学等在内的全球课程体系,创设更加多元的文化环境,培养具有文化意识、能够与世界任何地方开展合作的国际化人才。

中国台湾东吴大学校长潘维大认为,疫情为全球大学提供了一个尝试打开跨界学习新平台的机会。“大学需要思考如何做更好的教育以及如何创造新的价值观。”潘维大提出,高校应该尝试开发跨校、跨国、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联合项目。

高校“智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始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为支撑,共生共赢。在分享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的思考时,中国吉林大学校长张希认为,高校作为区域发展的“智库”,需要高度重视当前区域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新需求。

在韩国成均馆大学校长申东烈看来,“自我革新,走出孤立的象牙塔”是当前高等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要一步。他提出,东亚地区在传统价值观上有更大的共识,可以汇聚前沿尖端技术智慧,进一步创造新的价值观,创造共同的未来。

疫情期间,中国四川大学依托华西医学优势,为当地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抗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认为,区域与高校要建立校地合作的良性循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高校的支持能力也就越强,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这又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在高校服务区域创新发展中,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关键一环。日本九州大学校长石桥达朗认为,大学可以在引领创新、推动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发展、实现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国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建议,高校产学研融合须将理论学习、学校实践学习以及社会问题的驱动学习相结合。“高校要面向社会需求,改变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打破固化的学科和专业之间的界限,在学科交叉和社会交融中,实现创新发展。”严纯华说。

中国西安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赵昌昌以科技创新港为例,分享了学校通过实施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破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瓶颈问题,推动学校深入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韩国高丽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宽荣也分享道:“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高丽大学已经组建诸如数据科学、半导体工程、城市再生等新的院系和科研机构,推动前沿尖端科技发展。”

六、全球沙尘暴的发展趋势?

随着各国环保意识提升,绿化率逐步提高,沙漠变绿洲的面积越来越大,荒漠区越来越小,沙尘暴就会越来越少。

七、全球运动鞋发展趋势?

1、2019年全球运动鞋行业市场规模将近1700亿美元

全民健身热潮带动全球运动消费增长,运动鞋作为运动消费其中一个消费热点,也取得较为亮眼的成绩。自2010年起,全球运动鞋市场规模稳步扩张,估计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1684.7亿美元。

注:2011年市场规模增速为11.2%。

2、全球运动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耐克与阿迪达斯稳居龙头

2019年,全球运动鞋市场中,耐克和阿迪达斯两个品牌的运动鞋营收规模占全球比重居前列,分别为23%和16%,彪马运动鞋营收规模占全球的4%。中国运动鞋品牌安踏、李宁等在全球运动鞋市场中所占份额均在2.5%以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3、全球运动鞋市场销售规模中,美国所占额分最大

目前全球运动鞋产品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两类地区:一类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另一类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及地区,如中国、印度、巴西、印尼等。

据国际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1世纪后,全球前10类消费大国分别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印尼、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

在上述国家中,中国、印度、巴西、印尼等国家人口众多,拥有巨大的运动鞋产品消费市场,但同时这些国家拥有大量的运动鞋生产企业,其产品可满足大部分国内需求,对外部产品需求不大。随著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和意识的不断增强,运动鞋产品消费市场的增长空间极大,这些国家将是运动鞋产品消费最具潜力的市场,也是运动鞋产品出口最具潜力的目标市场。

2018年,在全球运动鞋市场销售规模中,美国所占的额分最大,达31.1%,主要原因是全球运动鞋服品牌巨头大多出自美国地区;其次是巴西及中国,所占的全球运动鞋市场份额分别为9.2%、7.1%。

4、中国是全球运动鞋生产大国,运动鞋企业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和广东省

国外体育产业增加值主要由体育消费所贡献,围绕体育用品、体育赛事、休闲健身和场馆建设所展开。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品牌得益于赞助世界杯、NBA、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占有稳固市场地位。

而中国体育产业结构失衡,以体育用品制造为主,主体产业体育服务业发展滞后。体育服务业的落后,不利于运动文化的传播和运动IP的打造,难以带动运动鞋市场的发展,无法形成运动鞋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运动鞋企业市场应该积极增强研发投入,努力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打造品牌影响力。

从2019年中国运动鞋区域分布热力图来看,我国运动鞋企业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和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和浙江省企业也相对较多。

5、预计全球运动鞋市场需求将保持中速稳定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全球经济总体向好,特别是印度、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任保持着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且庞大的人口规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前瞻预测,由于受此次新冠病毒的影响,2020年全年运动鞋需求量将发生下降,全球运动鞋市场需求将保持中速稳定增长,到2025年,全球运动鞋市场规模将达到3791亿美元左右。

八、2021全球速卖通发展趋势?

这样就会出现两种趋势:

1,速卖通会逐渐天猫化,平台卖家会陷入存量竞争。没有产品优势和资金优势的卖家将会被逐渐洗牌出局。

2,流量会更加集中。一个品类的流量会更集中在头部商家,一个店铺的流量会更集中在几个数据表现最好的爆款上。

九、医药产业目录?

药品研发,合理用药,生产检验,市场信息,中药材,医疗器械,食品安全,化妆品等。

十、全球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从数量到质量。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2017年在小学正式入学年龄前一年参与有组织学习的入学率是69%,小学学业完成率达到85%,初中学业完成率达到73%,高中学业完成率达到4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

另外,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00年至2016年间,在当时的35个成员国中,25岁至64岁成年人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得学位的人群比例平均从22%增至36%,增加了14%;在25岁至34岁的年轻人中平均占比更是从26%升至43%,增加了17个百分点。

随着全球各级教育入学率的大幅度上升,人们对教育的追求出现重大变化,不再单单满足于只是有教育机会,而是能够获得更为优质的教育机会,由追求受教育机会提升为追求优质教育机会,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各级教育普遍进入普及阶段,获得各级教育的机会已经成为基本必备的公共产品,追求更为优质的教育机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从总体上看,世界教育已经从追求数量满足到追求质量提升的阶段。在未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将日益旺盛,品质将成为人类教育的重要关键词。

2、从标准到个性。

工业革命以来,为了满足工业社会对大批管理者、工程师和产业工人的需求,各国普遍建立起标准化的大规模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能够大规模低成本培养大批标准化人才,适应了工业社会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需求,相比农业社会的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进步。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整体迈入信息社会,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为信息社会的生产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之上,创新是信息社会的第一发展动力,大规模标准化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信息化社会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成为信息社会教育的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公共教育投资和私人教育投资的增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使得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不但成为时代之需,也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日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例如以个性化教育为主旨的微型学校在美国出现并迅速发展,日本大约有3000余所学校实施开放式个性化教育,我国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将日益强烈,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将成为潮流。

3、从人工到混合。

几千年来,人类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教师是唯一的教育主体,主要的教学工具是教科书、黑板和粉笔。

但随着人类社会迈入信息社会,这一切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教师的教学工具日益科技化,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类的教学已经开始有人工智能教学机器人的参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人类教师的辅助。

在许多国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1世纪初美国人工智能教育企业纷纷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被逐渐赋能到美国教育产业中,2010年后,中国人工智能教育企业开始兴起,人工智能逐渐被应用到我国教育中。

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人类教学活动从单一的教学主体走向教师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双主体的混合式教学,这极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准度,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可以预见,未来人类教师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混合式教学将在全世界日益普遍,成为人类教学模式的重大转变。

4、从经验到科学。

从古至今,人类对教育的研究主要基于经验,对于教育发生的机理和教学效果的取得等根本问题缺乏基于科学的解释,这使得教学主要是基于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无法精准施策和作出确切预测。

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发展,这一切发生了重大变化,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已经能够对人类教育的某些机理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解释,并且得到广泛应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视觉加工、记忆、语言、阅读、数学、问题解决等学习认知领域的研究中,有效阐释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学习相关的脑结构和脑联结网络特征,这些成果已被应用于测评教学效果、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甄别和补偿学习障碍等。

近年来,美、英、日、韩等发达国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脑科学研究进行了全面布局,相继实施一系列针对教育发展研究的大型脑科学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教育中得到应用。

2016年,“中国脑科学计划”启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正式列入“十三五”规划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可以预见,未来随着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将更多揭示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加科学地规划教育教学活动,使得教育更加精准科学。

5、从单向到双向。

几千年来,人类的教学活动基本是单向的,即教师作为权威的教学主体进行教学,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通过教师的教导进行学习,这种教育模式从农业社会持续到工业社会,一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但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随着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即时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开始出现重大转变,教育开始从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学习的单向模式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指导的双向教育模式转变。

从单向到双向教育模式的转变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表现,“翻转课堂”是其中一种重要模式。“翻转课堂”是对“课上讲授、课下作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它通过网络等途径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课前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课前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答疑解惑的一种方式,“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改造的双向教育模式。如今,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资料将进一步丰富,教师主导的单向教育模式将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领指导的双向教育模式转变。

6、从学校到合作。

在工业社会时期,现代学校体系开始在各国普遍建立,学校承担着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大大降低,学校成为学生教育的主要角色,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开始凸显,尤其是教育培训机构在各国大量出现,成为引领教育创新和教育实践的重要力量。

处于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大量校外培训机构出现后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力量,美国联邦政府甚至出资资助校外培训机构,由美国资助的校外培训的社区学习中心覆盖全美50个州、哥伦比亚特区、美属维京群岛、波多黎各以及内政部印第安人教育局所辖23个州的63个保留地。

此外,随着家长知识水平的显著提升和掌握的教育资源日益增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能力日渐提升,家在孩子教育中承担的责任也开始加强,美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就要求每所学校都要制定有关家长介入学校教育的政策,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所以,当今社会正在突破学校单一主导的教育模式,向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教育新格局演进。

7、从知识到能力。

传统的教育主要是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要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的易得性极大增强,单纯以知识为目标的教育开始凸显其不足,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单纯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目的的教育已经无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在知识记忆和理解方面,人工智能在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未来以知识记忆和对知识浅层次理解为主的工作人类将不具备优势。

因此,人类社会的教育面临着转型,需要从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转型,更加关注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注重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机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已经开始从知识向能力转型。20世纪90年代开始,能力本位教育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后,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潮和实践逐步向美国基础教育领域蔓延。

芬兰《普通高中教育总体全国性目标及课时分配的政府令》明确了学校课程内容必须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发展的载体,芬兰教育也逐渐向能力本位转移。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知识将愈加丰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人类教育只有更深地转向能力本位才能够应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

声明:生活头条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gdcy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