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求学故事的启示

08-10 科技 投稿:后巧蕊
一、欧阳修求学故事的启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出自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

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身应该从学习开始,学习应该从读书开始。这句话强调了立志求学和读书的重要性,是自身立足的根本。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二、欧阳修勤学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三、欧阳修求学的故事

欧阳公晚年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当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欧阳修是个很喜欢和自己过不去的人,据说写好文章后总爱贴在墙上,自己躺着看,一边看一边修改。例如《醉翁亭记》里的“环滁皆山也”,这么简单一句,据说是撕烂好多稿纸才得出来的。年轻的时候,人生的流量还多着呢,能量也大,这么干还能扛得住。可是到了暮年的时候,还是这么个犟性子,总喜欢否定自己,拿出平时写作的文章,一篇篇一行行一字字地修改,不厌其烦,一点也不珍惜自己残余的那点流量,还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将以前的文字修饰得更得体更优美。心疼欧阳老师的当然是欧阳太太,她说:“老公啊,何必这样自己给自己吃苦头,如今你是文坛老大,又不怕当年的先生打你板子,悠着点吧。”欧阳老先生说了自己的真实心境:“倒不怕老先生发怒,就怕后生笑话我。”

怕先生发怒,这是一种横向监督;怕后生笑话,这是一种纵向监督。早年还处在学习阶段的时候,学得不好,学业不精,先生会发怒,而这种怒是一种爱护,态度再怎么严厉,你也担当得起,有哪一种爱是担当不起的呢?可到了你成名成家,人格和学业事业都独立的时候,人世间就很难有先生那样的人来爱护你和纠正你了,你要担当的,更多的是平辈的挑剔,后辈的嘲笑,而这当中很少含有爱的责备和期许。尤其是在百年千年之后,后人们对前辈的瑕疵,更不可能像先生那样包容了,那种被嘲笑的遗憾,是永远也补不回来的。

作为一个学习者,要珍惜早年先生的怒,要畏惧以后晚辈的笑,这也是欧阳修之所以能成为八大家之一的原因。

四、欧阳修求学的故事50字

欧阳修苦读是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讲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词人欧阳修在“四岁而孤,家贫无资”的环境下,从小至大,“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的勤学故事。

可见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惟读书是务”的精神也值得学习。所以要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所以警示后人要加强学习。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虽然家里贫穷,但他克服重重困难,勤学苦读,终有所成。欧阳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着远大志向和吃苦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欧阳修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五、欧阳修求学的读后感

答:

1.欧阳修虚心求教的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求教应该虚心,对知识应怀有敬畏的态度,求学要刻苦。

2.欧阳修(1007年8月6日[7][56][57]-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3.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声明:生活头条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gdcy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