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怎么写

09-10 滚动新闻 投稿:裔天悦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一、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二、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尺猜拿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兆信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三、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四、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四)打开陵搭思路,扩大视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写作文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五、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六、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七、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这是叙事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个要素组成的。在叙述的时候,要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一般不要省略。这样才会使读者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怎么才能写好记叙文

记叙文主要的就是要用心去体会所写人和事中所蕴含的情感。

而记事方面的记叙文首先就是“事情”。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在交代要素时要根据情况来灵活的运用,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心思想。

同时要注意详略得当。

想要写一篇好的作文,或陆主要的是讲究其新意,下面介绍三种创造新意的方法:

一、找准机会。一句话,一个人,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成为作文的题材,只要你曾经经历过,有真挚的情感。有了想法,就会使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变的不同寻常,甚至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也将产生联系。我们知道写父兆团拆亲的文章是很多的,但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却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成了他写作的源泉。同样的,我们同学的作文也是如此。

二、出其不意法。作文最忌的是平铺直叙,犹如一杯白开水,要在自然中求变化,出其不意的构思才能做到引人入胜。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族枣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鲁迅是逆转达手法的高手,《药》中老栓为儿子治病而买人血馒头,结果小栓在一片“好药”的议论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的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才且“时时记起”的人物。

三、同中求异。我们应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发前人所未发,力求新意。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前者为“常规”,后者就是“求异”。平时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入手进行训练。

如“班门弄斧”与“弄斧到班门”(前者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后者提倡能手竞争),又如“物极必反”与“物极未必反”,“欲速则不达”与“不速则不达”,“大器晚成”与“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与“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

总之,作文要创新,才能吸引别人,得到高分。

下面是一篇作文示范:

童年趣事

童年生活,就像淙淙流淌的小溪,而一件有趣的小事,就仿佛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不时从水中跳跃……在这许多趣事中,我最难忘的是这麽一件事。

六岁时,我住在昆山老家,我家隔壁是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个张老头,他已七十多岁了,特别迷信,平时总要跪在神橱前,低着头祈祷。因为他头顶有些秃,我在背地里叫他“张秃子”。有一次,我说漏了嘴,被他听见,他不但把我臭骂了一顿,还告到我家,让我挨了顿打。我从此就怀恨在心,总想报复。

一次,我抓到一只小刺猬。我早就听说刺猬嘴上抹了盐能学人打喷嚏,嘿,这下有机会报复他了。我便拿出盐罐,用手抓了一把,不加思索地往刺猬嘴上抹去,谁知不但没抹上,反而被它刺了一下。我眼珠一转,忽然想起妈妈说过,到了冬天,天气冷了,动物们都要冬眠。于是我把刺猬放进了冰箱。

过了一阵子,我便把“冬眠”了的刺猬拿了出来,得意地往它脸上、嘴上、左一下、右一下地抹了好多盐,于是兴冲冲地拎起装着刺猬的笼子出了家门。在门口碰巧看见张老头的小孙子在玩耍,就和他嘀咕了一会儿,让他拎起笼子进屋,我则跑进大院,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

不一会,屋里响起了张家小孙子的声音:“爷爷,有人在咱院里偷桃子”。

“什麽?哼!这帮猢狲。”接着,“张秃子”气势汹汹地走了出来,往院中的桃树走过去。

我乘机溜进屋,与张家小孙子手忙脚乱地把笼子塞进了神橱内,躲到了门后,准备看一出好戏。

不一会,张老头走进来了,仍旧跪在神橱前的蒲团上,虔诚地祈祷着。

这时,屋里忽然响起了几声老人的叹气声,张老头猛地站起,惊讶地望着四周,楞了好一阵。一声声叹气又像打喷嚏声随之又来了,张老头凝神细听,很快发现声音是从自己跟前的神橱发出的,他急忙跪了下来,捣蒜似地磕着头,嘴里念叨“神灵保佑,神灵保佑……”而我们已在门后笑成一团,虔诚的张老头竟未发觉是我们在捣乱。

这件事过去六七年了,但我却时常想起,为自己的顽皮的恶作剧而得意。

讲评:

作者叙写了自己六岁时在老家因取笑邻居老人而挨骂挨打,从而萌生报复之念并进行报复的时。记叙事件,有起因、经过、结果,过程完整具体。在记叙经过时,情节曲折,显示小作者的聪明、顽皮、有心计。在交代时间因素时,用“偷桃子”巧妙点出,不呆板。

本文最大的不足是立意不够深刻,中心不突出。如果将中心确立在“反对迷信”之类的意义方面,主题就深刻了。

记 叙 文 的 特 点

记叙文是斗扒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空轮昌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作记桐腔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怎样写好记叙文

根据材料确定中心

记叙文是用叙述的方式表情达意的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描写人物生活片断或整个生活经历(传记)、讲述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描绘某个地方的景物的文章、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某些日记等。这里讲的是狭义的记叙文。

记叙,是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表达方式。除了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之外,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里常常也有记人记事的片断。

材料,就是记叙文所反映的事实。我们平时观察生活、阅读书报所得到的零散的事实称为“素材”;如果从素材中概括出了中心思想,回过头来再根据中心思想进行选材,那些经过加工挑选出来的彼此有内存联系的材料就叫做“题材”。

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应有详细的了解,如果对客观事物(素材)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又怎么能把客观事物反映出来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常常有同学说:“老师,我不会写。”其实,滑消那常常是“没得写”,头脑里空空如也,文章就写不出来了。如果仔细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头脑里或笔记本里积累了各种素材,写文章时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所以,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收集各种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文章通过记叙人或事物所反映出来的观点,就是中心思想。请注意,中心思想是一个观点,是一种思想,不是指事情的经过或人物的特点。有时老师让同学写个中心思想,一些同学写“通过这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物脾气不大好。”或者“描写一件平凡的小事,说明书包失而复得的经过。”这都不是中心思想。如果改为“通过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脾气不好,影响团结”、“通过书包失而复得的过程,表现社会风气正在好转”,这才叫做中心(“中心思想”也叫“主题、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日常生活里也简称“中心”)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利用判断的形式用一些语句明白地表示出来,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明白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但是,更多的记叙文并不是这样,而是通过记人记事来表现中心意思,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头到尾没有哪句话能表达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通过全文的记叙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材料里提练出来的。譬如有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说明的问题或道理就是中心思想。可见,中心思想是从事情(材料)中得来的。这跟在课堂里学习每篇文章时概括中心桐做是一样的。信轮知例如学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一课,我们可以从人们到各地找药、王府井特药商店为送药而做各种准备、空军为送药而不顾危险、县委为救民工而多方面设法等材料(题材)里概括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制度真好”这样一个中心思想。这跟写文章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学课文是最后才概括出中心,而写文章则是动笔之前就把中心定好。

从材料里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是写记叙文的基本功,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提炼中心也有一些思维方法,如概括事物的共同点、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展开联想、开展逆向联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寻找因果联系等等。

如何写好记叙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败闹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内容采用抑扬、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等手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抑扬手法的运用,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察扒罩扬法。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基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这是“扬”。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

可以运用突转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改革(分鞋到个人)解决此镇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

可以运用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花。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可以设置悬念。“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此外,还可用虚实相生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口技》;有离有合法(写开去又收回来),如《荔枝蜜》、《白杨礼赞》;巧合法等等。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这样疏蜜相间,文章也就有了波澜。在叙述过程中适当插入一段描写、议论、抒情等,使在叙述中有断有续,可以激起叙述的波澜(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标签: # 记叙文
声明:生活头条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gdcyjd.com